我觉得当歌词作者知道“blue”这一概念的含义圈无法完全用一个词语呈现时,音译会使之更加丰富一些,不肯定某一个就是不否定其他,因而保留了完整的可能性。这样不同的听者就可以对blue的意义产生令自己舒适的理解和画面联想,就更有可能使这一概念和整首歌的意境留有遐想空间,想去一遍一遍地去听去悟去想像,同时享受语言的声音造成的听觉感受,心就可能进入所谓的心流负熵状态, 浑然不知时间都去哪儿了。。。 【 在 centaur (惟唐而已) 的大作中提到: 】 : 为什么比较恰当?能解释一下吗? 提示: 本博文来自于 LeisureTime 版